白果含有微量氢氰酸等有毒成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虽然高温烹煮能降低毒性,但每日摄入量仍需控制在10-15粒以内,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更需减半。
白果的毒性主要来自其天然成分氢氰酸苷,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氢氰酸,抑制细胞呼吸功能。轻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白果仁外层的胚芽部分毒性较强,食用时建议去除。传统中医认为白果具有敛肺定喘功效,但强调必须炮制后限量使用。白果中的银杏酸等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部分人群会出现皮肤瘙痒或黏膜水肿。
食用白果需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状态摄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过敏体质人群应慎食。若食用后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就医。储存白果时需注意防潮霉变,霉变果实毒性会显著增强。日常饮食中建议将白果作为配料少量添加,而非单独大量食用。医疗机构接诊白果中毒病例时,通常会采用亚硝酸钠联合硫代硫酸钠的解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