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局部冷敷、体位调整、固定制动、心理疏导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镇痛:骨盆骨折后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轻度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等口服药,严重疼痛可能需要注射镇痛剂。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滥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胃肠道及肝肾反应。
2.局部冷敷:急性期48小时内用冰袋间断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注意避免皮肤冻伤,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
3.体位调整:采用仰卧位时在膝下垫软枕保持微屈状态,侧卧时用枕头支撑腰部及双腿间。避免直接压迫骨折部位,减少肌肉牵拉和关节活动带来的二次伤害。翻身需他人协助保持骨盆稳定。
4.固定制动:通过骨盆带或外固定架限制骨折端移动,防止移位加剧疼痛。固定器具需由专业人员调整松紧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保护作用。定期检查皮肤是否出现压疮。
5.心理疏导:剧烈疼痛易引发焦虑和恐惧情绪,加重痛感。通过呼吸训练、音乐疗法或专业心理咨询转移注意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内啡肽分泌。
骨盆骨折后需立即就医,禁止自行复位或剧烈活动。观察是否出现排尿困难、下肢麻木等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康复期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饮食补充钙质和蛋白质。定期影像学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