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确实有可能引发中耳炎,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导致感染。
水进入外耳道后,若耳道内存在破损或耵聍耳垢堵塞,可能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增加细菌滋生风险。尤其在不洁净的水源如泳池、河水中,病原微生物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腔,引发急性中耳炎。正常情况下,耳道结构具有自洁功能,少量清水进入通常可通过倾斜头部单脚跳跃排出,但若未能及时清理或反复进水,潮湿环境易诱发外耳道炎,进一步蔓延至中耳。
预防中耳炎需注意避免用棉签等工具掏耳,以免划伤耳道或将耵聍推向深处。游泳或洗澡时可佩戴耳塞,进水后及时用干净毛巾吸干外耳道水分,切勿用力拍打耳朵。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或分泌物渗出,需尽快就医,避免自行滴药或冲洗。儿童因咽鼓管发育未完善,更需警惕反复进水引发的感染风险。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是降低中耳炎发生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