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确实可能导致耳膜穿孔,尤其是使用不当的工具或方法时风险更高。耳膜是分隔外耳道和中耳的薄膜,厚度仅约0.1毫米,过度用力或工具插入过深可能直接损伤耳膜,引发穿孔。
耳膜穿孔通常由物理刺激或感染引起。掏耳朵时,棉签、发夹等硬物可能意外戳破耳膜,或推动耳垢撞击耳膜造成损伤。耳膜穿孔后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甚至眩晕。部分轻微穿孔可自愈,但严重情况需手术修复。频繁掏耳朵还会破坏外耳道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间接影响耳膜健康。
避免耳膜穿孔需注意以下事项,使用专业工具并由专业人士操作,避免自行用尖锐物掏耳;控制掏耳频率,耳垢通常可自行排出;若出现耳闷、疼痛或听力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儿童耳道更脆弱,家长应避免随意为其掏耳。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或洗澡后可用棉球轻拭耳口,防止细菌滋生。正确护理耳朵能有效降低耳膜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