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确实可能导致耳膜穿孔,尤其是操作不当或使用尖锐工具时风险更高。耳膜是分隔外耳道和中耳的薄膜,厚度仅约0.1毫米,过度用力或工具插入过深可能直接损伤耳膜,引发穿孔。
耳膜穿孔的常见诱因包括使用棉签、发夹等硬物掏耳时失控戳入,或掏耳过程中突发外力碰撞。外耳道皮肤较薄,频繁掏挖可能引发炎症,进一步增加穿孔风险。耳膜穿孔后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甚至眩晕,严重时会导致中耳感染。部分案例中,不当操作还可能将耳垢推向深处,形成栓塞,反而加重不适感。
避免耳膜穿孔需注意的方面包括选择专业机构进行耳道清洁,家庭护理时仅用柔软湿巾清洁外耳廓;避免使用任何尖锐或深入耳道的工具,儿童需在监督下操作。若出现耳痛、出血或听力异常,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处理。耳垢通常能自然排出,过度干预反而破坏耳道自洁功能。游泳或洗澡后耳道潮湿,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干燥,减少掏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