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时,针刺三阴交、关元、子宫等穴位效果较好。这些穴位位于下肢及腹部,通过调节气血、缓解子宫痉挛,能有效减轻疼痛。临床实践表明,针刺这些部位对原发性痛经尤其有效,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明显改善症状。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脾、肝、肾三经交汇处,针刺可调和气血、疏肝理气。关元穴在脐下3寸,属任脉,具有温补下焦、散寒止痛的作用。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旁开3寸,直接作用于盆腔,能缓解子宫肌肉紧张。配合血海、地机等穴位,可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针刺时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证可加灸法。
针刺治疗痛经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施针。孕妇、皮肤感染或出血倾向者不宜针刺。治疗前应明确痛经类型,排除器质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或局部淤血,需及时处理。疗程通常为月经前一周开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效果更佳。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刺激食物,配合热敷或适度运动可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