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是否需要修补取决于穿孔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引发症状或并发症。部分小穿孔可自行愈合,无需手术干预;而较大或长期未愈的穿孔可能需手术修补以恢复听力或预防感染。
鼓膜穿孔常见于外伤、感染或气压损伤。小穿孔若未合并感染或听力显著下降,通常观察1-3个月,期间避免耳道进水或用力擤鼻,多数可自愈。若穿孔较大或位于边缘,可能影响声音传导,导致听力下降或反复中耳炎,此时需考虑鼓膜成形术如颞肌筋膜修补。手术通过移植组织封闭穿孔,成功率较高,术后听力多可改善。慢性中耳炎合并穿孔者需先控制炎症,再评估手术必要性。
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除非医生指导,防止水流入耳道引发感染。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或气压变化如潜水、飞行。若出现耳痛、流脓或听力骤降,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修补失败。儿童患者更需谨慎,反复感染可能影响语言发育,需尽早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