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晕厥的现象,多因患者体质虚弱、紧张或操作不当引起。及时识别和处理可避免不良后果,通常与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或神经反射有关。
晕针常见于初次接受针灸、空腹、疲劳或情绪紧张者。针刺刺激过强或体位不当也可能诱发。晕针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出汗、视物模糊等症状。处理时需立即停止针刺,协助患者平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指掐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促醒,饮用温糖水有助于缓解症状。多数患者休息后即可恢复,严重者需进一步医疗干预。
预防晕针需注意患者状态,避免空腹或过度疲劳时施针。操作者手法宜轻柔,初次针灸者建议采取卧位。施针前后与患者充分沟通,缓解紧张情绪。晕针发生后需密切观察,记录症状变化,必要时转诊。针灸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闷热拥挤。晕针虽多为短暂反应,但需谨慎对待,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