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通常持续3-7天属于正常范围。大多数人的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出血时间在此范围内均视为生理性表现。个体差异较大,需结合自身规律判断是否异常。
经期长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遗传特征及生活习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调控子宫内膜脱落,若激素平衡稳定,经期往往规律。初潮后或围绝经期阶段,因激素波动可能出现经期缩短或延长,属过渡期常见现象。长期压力、过度节食、剧烈运动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经期紊乱,需关注伴随症状如严重痛经、大量血块或周期突然改变。
注意观察经期出血量及颜色变化。正常月经量为20-80毫升,若每小时浸透卫生巾且持续数小时,或经期超过7天,建议就医排查子宫肌瘤、腺肌症等疾病。避免经期盆浴、游泳或性生活,以防感染。饮食需均衡,适量补充铁和蛋白质,减少生冷辛辣刺激。若周期长期不规律或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应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或激素检测明确原因,避免自行滥用药物调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