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需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法复位或手术固定、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保护患肢、配合药物和康复训练缓解症状并恢复功能、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桡骨远端骨折后应立即就诊,通过X线或CT检查判断骨折移位程度及是否累及关节面。影像学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避免漏诊或误诊导致畸形愈合。关节内骨折需特别关注,可能需更积极的干预措施。
2.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法复位或手术固定: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由专业医师操作并确认对位良好。复杂骨折如粉碎性、开放性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时,需手术切开复位并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指征包括关节面台阶超过2mm或桡骨短缩超过3mm。
3.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保护患肢:复位后需用石膏托或功能性支具制动4-6周,保持腕关节中立位或轻度背伸。固定范围通常从前臂远端至掌指关节近端,避免过度限制手指活动。定期调整外固定松紧度,防止皮肤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
4.配合药物和康复训练缓解症状并恢复功能:急性期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肿胀,后期逐步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及握力训练。康复计划需个体化,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骨折稳定后增加主动锻炼强度,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5.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固定后1-2周首次复查,确认骨折未再移位。4-6周拆除外固定后复查愈合进度,必要时延长制动时间。愈合期需监测是否出现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等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
骨折后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二次损伤。饮食需均衡,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康复过程中疼痛加剧或出现麻木需立即就医。保持外固定干燥清洁,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