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减少运动负荷、冰敷缓解疼痛肿胀、药物控制炎症、物理治疗促进修复、穿戴支具减轻牵拉。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减少运动负荷: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高强度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跟腱。日常行走时应控制步幅与速度,使用手杖分担压力。恢复期逐渐增加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每周运动增量不超过10%。夜间可用枕头垫高小腿,降低跟腱张力。
2.冰敷缓解疼痛肿胀:发作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防冻伤。慢性期运动后立即冰敷能减少炎性渗出。若皮肤敏感可采用间歇冰敷法,冰敷5分钟间隔2分钟,循环3次。避免热敷导致血管扩张加重水肿。
3.药物控制炎症:非甾体抗炎药口服不超过7天,胃肠不适者改用外用凝胶。疼痛剧烈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每年不超过3次以防肌腱脆裂。中药熏洗选用伸筋草、透骨草等活血药材,水温保持40℃浸泡20分钟。
4.物理治疗促进修复:超声波治疗采用1兆赫频率移动式照射,每周3次改善局部微循环。冲击波治疗聚焦于钙化点,间隔5天进行1次,3次为1疗程。恢复期进行离心训练,如台阶踮脚缓慢下落,每日3组每组15次。
5.穿戴支具减轻牵拉:夜间使用足踝固定支具保持中立位,防止晨起跟腱挛缩。日间选择硅胶足跟垫抬高1-2cm,降低行走时牵张力。严重者定制矫形鞋垫纠正足弓异常,需每3个月评估调整角度。
治疗期间避免穿硬底鞋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体重超标者需制定减重计划。症状持续超过6周需排查是否合并跟腱部分断裂,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康复过程中出现皮下淤血或灼痛感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