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使用药物减轻炎症、进行康复锻炼增强跟腱力量、穿戴合适的鞋子减少跟腱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1.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跟腱炎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避免加重损伤。休息时间视严重程度而定,通常需要2-6周。期间可进行低冲击活动如游泳,但需避免跑跳等动作。长期过度使用跟腱会导致纤维结构破坏,休息能促进组织自我修复。若强行继续运动可能发展为跟腱断裂,需严格遵医嘱调整活动量。
2.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急性期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日3-4次,持续2-3天。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内出血,同时降低神经传导速度达到镇痛效果。注意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慢性期可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冷热交替疗法对部分患者效果显著,但温度转换间隔需超过30分钟。
3.使用药物减轻炎症:非甾体抗炎药可口服或外用,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缓解症状。严重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一年内不宜超过3次以免导致跟腱脆化。中药膏药通过透皮吸收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但过敏体质需谨慎使用。药物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
4.进行康复锻炼增强跟腱力量:炎症消退后逐步开展离心训练,如台阶提踵下降练习。动作需缓慢控制,每组10-15次,每日2-3组。拉伸运动应在热身后进行,每次保持30秒以上。水中步行等抗阻训练可减少地面反作用力。所有锻炼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强度需循序渐进。
5.穿戴合适的鞋子减少跟腱压力:选择后帮坚固且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必要时加装矫形鞋垫。高跟鞋会缩短跟腱应避免穿着,平底鞋需有足够缓冲层。运动鞋每500公里或半年更换,老化鞋底会改变受力分布。夜间可使用跟腱支具保持适度拉伸状态。
治疗期间需监测症状变化,若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明显肿胀发热应及时就医。体重超标者需控制饮食减轻足部负荷,日常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长期伏案工作者应每小时活动下肢改善血液循环,睡眠时保持踝关节功能位。任何治疗手段都需配合专业指导,自行处理可能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