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的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持续高热:肠伤寒患者体温呈阶梯式上升,可达39-40℃,持续1-2周不退。发热初期常伴头痛、乏力,后期可能出现谵妄。体温波动与病情进展相关,退热时需警惕肠出血或穿孔风险。
2.玫瑰疹:病程第7-14天胸腹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皮疹数量较少,分批出现,3-5天后自行消退。此为特征性表现,但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
3.相对缓脉:体温升高但脉搏增快不明显,出现脉搏与体温分离现象。正常情况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约10次/分,但肠伤寒患者脉搏增速低于此标准。
4.肝脾肿大:发病第1周末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质地柔软,伴轻度压痛。肝功能可能异常,但黄疸少见。脾肿大较肝肿大更显著,需避免腹部按压导致破裂。
5.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此类症状与内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多见于重症病例。
肠伤寒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粗纤维饮食以防肠穿孔。恢复期仍可能复发,需监测体温及腹部体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接触者应做好隔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