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穿孔可能导致腹腔脓肿、感染性休克、肠粘连、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具体分析如下:
1.腹腔脓肿:肠伤寒穿孔后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局部化脓性感染,脓液积聚形成包裹性脓肿。常见于盆腔、膈下或肠间隙,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加剧及局部压痛。脓肿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导致功能障碍,需通过影像学定位并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
2.感染性休克:穿孔后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出现血压骤降、四肢厥冷及意识模糊。需紧急扩容、抗感染及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3.肠粘连:腹腔内炎症渗出物机化形成纤维性粘连带,常发生于穿孔修补术后。粘连可能导致慢性腹痛或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呕吐及排便排气停止。轻度粘连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严重者需手术松解。
4.败血症:肠道细菌经穿孔处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为寒战、弛张热及皮肤瘀点,血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治疗需联合广谱抗生素及支持疗法,脓毒血症可能进一步诱发凝血障碍或脑功能障碍。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及休克导致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相继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少尿及黄疸,晚期出现不可逆性损伤。需器官功能监测并综合干预,病死率极高。
肠伤寒穿孔属急重症,一旦疑似需立即禁食并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术后早期活动可减少粘连风险,但需警惕伤口感染迹象。恢复期饮食应循序渐进,以低渣易消化食物为主。定期复查腹部体征及炎症指标,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