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婴儿黄疸高低主要通过观察皮肤黄染范围和程度,结合胆红素检测结果综合评估。皮肤黄染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黄染范围越广、颜色越深,提示黄疸程度可能越重。医生会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初步筛查,必要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值,这是判断黄疸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早产儿或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需特别警惕,这类情况通常提示病理性黄疸风险较高。
黄疸程度评估需结合新生儿日龄、胎龄及健康状况。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轻度面部黄染属生理性黄疸,若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5mg/dl则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医生会参考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当数值超过95百分位时属于高危值。溶血性黄疸患儿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伴随症状,感染性黄疸常伴有发热或喂养困难。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但生长发育正常,需与胆道闭锁等严重疾病鉴别。
观察黄疸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荧光灯干扰判断。新生儿出现拒奶、嗜睡、肌张力低下等神经症状时,提示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需立即就医。蓝光治疗期间需保护眼睛和生殖器,定期监测胆红素下降情况。家长不可自行使用中药或偏方退黄,不当处理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母乳喂养儿若确诊母乳性黄疸,应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暂停母乳,通常不需特殊治疗。记录每日黄疸变化范围、喂养及排便情况,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因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