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两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症状表现和皮疹分布。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出现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疱疹集中于咽颊部,四肢无皮疹。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手足部位疱疹,部分病例可能伴随臀部皮疹。疱疹性咽峡炎则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如A2、A4、A5等型导致,突出症状为突发高热、咽痛,咽颊部可见灰白色疱疹,但四肢无皮疹。两者均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但手足口病重症风险较高,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测,避免混淆。手足口病需观察皮疹分布,疱疹性咽峡炎则重点检查咽部。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消毒玩具、避免接触患者。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退,疱疹性咽峡炎通常1周内自愈。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应立即就医,警惕重症进展。两种疾病暂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需保持口腔清洁、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