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两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但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存在差异。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皮疹,部分病例可能伴随发热。疱疹性咽峡炎则以咽颊部疱疹和溃疡为主要特征,通常伴有高热,但皮疹较少出现在四肢。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其他亚型引起。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易在托幼机构暴发,疱疹性咽峡炎虽也可群体发病,但传播力相对较弱。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症状特点。手足口病患儿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需警惕重症可能,及时就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因咽痛明显,可能出现拒食、脱水,需加强补液和营养支持。两种疾病均需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手卫生、环境通风及避免接触患者是关键。目前手足口病已有EV71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但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异性疫苗。若症状不典型,需结合病原学检测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