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尿路结石的治疗原则包括解除梗阻缓解症状、促进结石排出、预防感染、防止复发、保护肾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解除梗阻缓解症状:下尿路结石可能导致尿流受阻,引发剧烈疼痛或排尿困难。首要目标是迅速缓解症状,可通过药物镇痛、解痉或留置导管引流尿液。对于严重梗阻合并感染,需紧急处理以避免病情恶化。
2.促进结石排出:较小结石常能自行排出,可通过增加饮水量、适度运动及药物辅助松弛输尿管。若结石滞留时间较长,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内镜取石,以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
3.预防感染:结石易滋生细菌,导致尿路感染甚至脓毒症。治疗期间需监测尿液情况,必要时使用敏感药物控制感染。合并感染时,应优先控制炎症再处理结石。
4.防止复发: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分摄取以稀释尿液。定期复查尿液成分分析,针对性使用药物调节代谢异常,降低结石再形成风险。
5.保护肾功能:长期梗阻或反复感染可能损害肾脏功能。需动态监测肾功能指标,及时解除梗阻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制定长期随访计划。
治疗过程中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方案,避免过度干预或延误处理。定期复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及时调整措施以优化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