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的人通常也会晕船,因为两者都属于运动病,发病机制相似。运动病的本质是大脑接收到的视觉信息与前庭系统感受到的运动信号不匹配,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无论是车辆颠簸还是船只摇晃,都会刺激内耳平衡器官,当这种刺激超过个体耐受阈值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冷汗等典型症状。
运动病的易感性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这与前庭系统敏感度、遗传因素以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经常乘车的人可能对车辆运动产生适应性,但船舶的六自由度晃动横摇、纵摇、艏摇等通常更复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晕车者在首次乘船时症状更严重。前庭功能训练可以提升耐受性,比如通过旋转椅逐步适应运动刺激。船舱内的汽油味、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会加重不适感,这与车辆密闭空间诱发晕车的原理一致。
预防运动病需多管齐下。乘船前避免过饱或空腹,选择船体中前部等晃动较小的位置,保持视野固定于地平线等静止参照物。生姜制剂、抗组胺药物如茶苯海明可在出发前30分钟服用,但需注意嗜睡等副作用。佩戴电子防晕腕带通过电刺激内关穴可能有一定效果。症状突发时应平卧闭眼,用冷毛巾敷额部。长期反复晕船可能引发条件反射性恐惧,这类情况建议咨询耳鼻喉科进行前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