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鼻炎是可以治好的,关键在于及时停止滥用药物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多数患者在规范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明显改善,鼻腔功能逐渐恢复。治愈效果与用药史长短、药物类型及个体差异有关,越早干预预后越好。
药物性鼻炎通常由长期滥用减充血剂或激素类鼻喷剂引发,导致鼻黏膜损伤和反弹性充血。治疗核心在于逐步停用致病药物,改用生理盐水冲洗缓解症状。医生可能开具口服抗组胺药或局部用激素喷雾如糠酸莫米松帮助黏膜修复,严重者需结合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症状加重,属于正常戒断反应,需坚持规范用药。鼻腔黏膜的完全修复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定期复诊调整方案至关重要。
避免自行购买鼻用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停药困难者可寻求医生指导制定渐进式替代方案。日常保持环境湿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警惕含有麻黄素、萘甲唑啉等成分的药物,部分中成药也可能添加此类成分。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前必须咨询专科医生。康复后若出现鼻塞反复,需排查是否存在结构性鼻炎或过敏因素,而非再次滥用药物。预防复发需建立科学用药观念,感冒或过敏时优先选择生理盐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