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是否需要碎石治疗,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通常直径超过5毫米的结石难以自行排出,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手术干预;而小于5毫米的结石多数可通过多饮水、药物辅助自然排出。
结石大小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输尿管分为上、中、下三段,不同位置的结石排出难度各异。上段结石超过5毫米易引起肾积水,需尽早碎石;中下段结石若卡顿超过两周或引发感染,即使较小也可能需干预。除尺寸外,结石成分、形状及患者解剖结构也会影响决策。例如,尿酸结石可通过药物溶解,而胱氨酸结石可能需多次碎石。临床常结合CT或超声评估结石位置及肾功能,综合制定方案。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术后护理与预防复发。碎石后可能出现血尿或疼痛,需遵医嘱抗感染并多饮水促进排石。长期预防需调整饮食结构,如草酸钙结石患者限制高草酸食物,尿酸结石患者减少嘌呤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或CT,监测结石是否排净或复发。若出现剧烈腰痛、发热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排除梗阻或感染。碎石并非万能,部分患者可能需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等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