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正确使用桂枝通常不会直接损伤肝肾,但过量或长期不当使用可能增加肝肾代谢负担,甚至引发毒性反应。关键在于辨证施治与合理配伍,避免滥用或误用。
桂枝性味辛温,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寒凝血滞等病症。现代药理桂枝含有桂皮醛等挥发油成分,常规剂量下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排出,正常使用不会造成明显损害。但动物实验显示,超大剂量桂枝提取物可能导致肝细胞空泡变性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临床曾有报道显示,阴虚火旺体质者长期大量服用桂枝出现转氨酶升高、尿蛋白异常等肝肾指标异常。肝肾功不全患者代谢能力下降,更易出现药物蓄积,需格外谨慎。
使用桂枝时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避免与酒类同服加重肝脏负担。煎煮时间不宜过短,有助于降低部分成分的潜在刺激性。慢性肝病、肾功能减退患者应减少用量,孕妇及儿童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出现乏力、尿色加深、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含桂枝的复方制剂,尤其与西药联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传统认为桂枝久服伤阴,提示长期使用可能打破人体阴阳平衡,需通过配伍滋阴药物加以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