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可通过休息减少患处活动、冷敷缓解肿胀疼痛、药物消炎镇痛、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适度拉伸增强肌腱弹性。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减少患处活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引发疼痛的动作,避免加重损伤。长时间过度使用会导致肌腱纤维微撕裂,休息可减少炎症刺激。建议使用护具或绷带固定患处,但不宜完全制动,以免肌肉萎缩。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引发疼痛为限。
2.冷敷缓解肿胀疼痛:急性发作48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和炎性渗出。注意避免皮肤冻伤,隔毛巾操作。慢性期若仍有肿胀,可交替冷热敷,促进代谢废物清除。
3.药物消炎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可口服或外涂,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疼痛。严重者需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频繁使用,可能削弱肌腱强度。中药膏药如活血化瘀类也可辅助,需警惕皮肤过敏。
4.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能产生微振动,加速组织修复。红外线照射扩张血管,改善缺氧状态。电疗通过电流刺激减轻神经敏感度。需专业医师操作,根据病程选择合适方案,通常10次为一疗程。
5.适度拉伸增强肌腱弹性:恢复期进行静态拉伸,如跟腱炎可做弓步压腿,保持15秒后放松。动作需缓慢,避免弹震式拉伸造成二次损伤。配合低强度力量训练,如弹力带抗阻练习,逐步恢复肌腱承重能力。
急性期禁止热敷或按摩,可能加重出血。长期疼痛需排查是否合并滑囊炎或钙化。糖尿病患者愈合较慢,需严格控制血糖。中老年人群注意骨质疏松影响,补钙同时增加维生素D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