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跟骨裂的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肿胀淤血、行走困难、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剧烈疼痛:后脚跟骨裂后常出现持续性疼痛,尤其在负重或活动时加剧。疼痛可能向足底或踝关节放射,休息时有所缓解但不会完全消失。骨骼断裂处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是主要原因,触碰或按压时痛感更为明显。
2.肿胀淤血:骨裂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出形成淤血。肿胀通常在受伤后几小时内出现,并可能逐渐加重,皮肤表面可见青紫色瘀斑。严重时肿胀可能蔓延至足踝周围,影响关节活动。
3.行走困难:由于后脚跟是承重关键部位,骨裂后无法正常支撑身体重量。患者常表现为跛行或完全无法行走,需借助拐杖等工具减轻患肢负担。长期负重可能加重骨骼移位风险,需严格避免。
4.压痛明显:在骨裂部位施加压力会产生尖锐痛感,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疼痛点通常集中在跟骨结节或骨折线附近,周围软组织也可能伴随触痛。检查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5.活动受限:踝关节和足部活动范围显著减小,尤其是背屈和跖屈动作受限明显。尝试活动时可能伴随骨骼摩擦感或异常声响,严重者甚至出现关节僵硬。固定患肢有助于减少进一步损伤。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或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必要手段,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骨骼愈合。康复期间需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足部力量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