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骨折需立即就医避免二次损伤、固定患处限制活动防止移位、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避免二次损伤:不稳定性骨折因断端易移动,自行处理可能导致血管神经损伤或加重骨折。第一时间呼叫急救或前往专业医疗机构,搬运时需保持患肢稳定,避免弯曲或扭转。
2.固定患处限制活动防止移位:使用夹板、支具或石膏临时固定骨折部位,减少关节活动。固定范围需涵盖骨折上下相邻关节,确保制动效果。开放性骨折需清洁伤口后包扎,避免感染。
3.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严重移位或合并关节损伤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如钢板、螺钉固定。轻度不稳定性骨折可尝试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但需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再移位。
4.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愈合初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防止萎缩;中期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后期强化负重训练。康复计划需由专业医师制定,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固定失效。
5.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术后或固定后每4-6周拍摄X线片,确认骨折对位及骨痂生长。若出现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二次干预。
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营养,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戒烟酒以促进骨愈合。心理疏导同样重要,避免因长期制动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康复进程。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固定器具或提前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