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颈椎病之后一般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或耳鸣、行走不稳或踩棉花感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颈部疼痛僵硬:颈椎病患者常感到颈部持续性酸痛或钝痛,活动时加重,尤其晨起或久坐后明显。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伴随肌肉紧张、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转头、低头等日常动作。颈椎间盘退变或骨赘形成会刺激周围神经根,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反射性增强。
2.上肢麻木无力:神经根受压时,相应支配区域出现感觉异常,如手指发麻、刺痛或蚁行感。症状多从肩臂延伸至指尖,握力减退,持物易掉落。长期压迫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以小鱼际肌或骨间肌为著。神经传导功能受损是核心机制,需警惕脊髓受压的进展性病变。
3.头晕头痛:椎动脉受骨赘挤压或痉挛时,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常与头部转动相关,伴恶心或呕吐。疼痛多位于枕部或太阳穴,呈搏动性或紧箍感。交感神经受刺激也会导致血管舒缩紊乱,加重症状。
4.视力模糊或耳鸣:颈椎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引起瞳孔调节异常或眼睑下垂,表现为视物不清、畏光。内耳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症状多为一过性,但反复发作需重视。
5.行走不稳或踩棉花感:脊髓受压时,下肢传导束功能障碍导致步态蹒跚、足底绵软,闭目站立易倾倒。伴随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征阳性,提示中枢神经损伤,属严重征象。
颈椎病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枕头过高,适度活动颈部肌肉。出现肢体无力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医,防止不可逆损伤。影像学检查结合症状评估是明确病情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