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骨折护理需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疼痛肿胀、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合理饮食补充钙质促进恢复、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初期需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减少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患肢负重或突然扭转,下地活动需借助拐杖分担力量。固定期间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运及感觉,出现麻木、发紫需及时就医。
2.遵医嘱使用药物缓解疼痛肿胀:早期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改善局部循环。外用药膏涂抹时避开破损皮肤,防止过敏。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调整治疗方案。药物使用需严格按剂量和时间间隔,避免自行增减。
3.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骨折后2周、4周、8周需拍摄X线片评估对位及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延迟愈合或错位,需调整固定方式或考虑手术干预。复查时需携带既往影像资料对比,医生会根据愈合阶段指导下一步护理重点。
4.合理饮食补充钙质促进恢复:每日摄入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促进骨基质合成。避免高盐饮食影响钙吸收,戒烟酒减少血管收缩对愈合的干扰。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营养补充剂。
5.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先从被动关节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初期以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低强度动作为主,后期增加平衡训练恢复肢体功能。训练中出现剧痛需立即停止,避免暴力牵拉造成再骨折。
护理期间需注意环境安全防止跌倒,选择平底鞋和防滑垫。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恢复,避免焦虑情绪影响睡眠质量。合并糖尿病或血管疾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病情,定期监测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