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情志调摄、饮食起居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安神类药材,如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配伍成方剂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实证失眠多用清热泻火之品,虚证则侧重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需由医师根据症状调整药方,避免自行滥用。
2.针灸疗法:选取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实证用泻法疏解肝郁火旺,虚证用补法扶助气血。针灸需专业操作,疗程长短因人而异,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感。
3.推拿按摩:以头面部及背部为重点,揉按太阳穴、风池穴或沿膀胱经推拿,促进气血运行。手法宜轻柔缓慢,睡前操作效果更佳。长期坚持可缓解肌肉紧张,但皮肤破损或脊椎病变者慎用。
4.情志调摄:通过疏导郁结、移情易性等方法平复情绪,如静坐观想、培养闲适爱好。肝气郁结者可配合疏肝理气方药,避免过度思虑伤及心脾。保持规律社交与适度倾诉亦有益处。
5.饮食起居调整:晚餐清淡且不过饱,避免浓茶咖啡;亥时前就寝以顺应自然节律。阳虚者晨起适度活动,阴虚者午间小憩。卧室宜安静避光,床褥硬度需适中。
治疗期间需观察身体反应,及时与医师沟通调整方案。体质差异可能导致效果不同,避免急于求成。部分疗法需长期坚持方能显效,期间保持规律作息尤为关键。孕妇及特殊疾病患者应提前告知医师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