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安神类药物,如酸枣仁、茯苓、柏子仁等,配伍成方剂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针对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肝火扰神者可用龙胆泻肝汤,需由医师辨证施治。中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睡眠质量,长期服用需注意配伍禁忌。
2.针灸疗法:选取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心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结合艾灸或电针增强效果。针灸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并促进褪黑素分泌,需连续治疗10-15次为一疗程。
3.推拿按摩:以头部、背部及足底为重点,揉按太阳穴、风池穴或足底涌泉穴,疏通经络气血。睡前轻柔按摩可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配合舒缓音乐效果更佳。自行操作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4.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晚餐宜清淡,可食用小米粥、莲子羹等安神食物。湿热体质者用薏苡仁、赤小豆煮水代茶饮,阴虚者加百合、银耳滋阴。忌睡前饮茶或咖啡,空腹或过饱均影响睡眠。
5.情志调节:通过静坐、冥想或呼吸练习平抑情绪,避免思虑过度。肝郁者宜散步疏解气机,心肾不交者可练习八段锦导引气血。保持规律作息,减少夜间强光刺激。
治疗期间需结合个人体质调整方案,避免单一方法过度依赖。严重失眠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日常保持卧室环境安静,培养固定入睡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