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包括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泌尿系统损伤如尿道断裂、神经损伤引发感觉运动障碍、腹腔脏器损伤造成肠穿孔或膀胱破裂、长期卧床诱发深静脉血栓或压疮。具体分析如下:
1.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常伴随周围血管破裂,尤其是静脉丛和动脉损伤。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刺破血管,血液迅速积聚于腹膜后间隙。出血量可达数千mL,血压急剧下降,出现面色苍白、脉细数等休克表现。腹膜后血肿可能压迫邻近器官,需紧急输血或介入止血。
2.泌尿系统损伤如尿道断裂:骨盆骨折时尿道受到牵拉或挤压,多见于男性。后尿道断裂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口滴血,膀胱充盈但无法导尿。需留置膀胱造瘘管引流尿液,后期行尿道修复术。合并膀胱破裂时尿液渗入腹腔,引起腹膜炎,需手术修补。
3.神经损伤引发感觉运动障碍:骶骨或坐骨大切迹骨折可能损伤骶丛神经或坐骨神经。表现为下肢麻木、肌力减退,严重者足下垂或大小便失禁。神经恢复较慢,需结合营养神经药物和康复训练,部分病例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4.腹腔脏器损伤造成肠穿孔或膀胱破裂:骨折端锐利边缘可能刺伤直肠、小肠或膀胱。肠穿孔后内容物外溢导致弥漫性腹膜炎,需紧急剖腹探查。膀胱破裂分为腹膜内型与腹膜外型,前者尿液刺激腹膜引起剧烈腹痛,后者形成盆腔尿性囊肿。
5.长期卧床诱发深静脉血栓或压疮:骨盆骨折需长期制动,下肢静脉血流淤滞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压疮多见于骶尾部,皮肤持续受压缺血坏死,继发感染。需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必要时抗凝治疗。
骨盆骨折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早期识别休克征兆。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及合并损伤,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康复期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营养支持促进愈合,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