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可能导致大出血、神经损伤、泌尿系统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大出血:骨盆骨折常伴随血管破裂,尤其是盆腔内动脉或静脉受损时,出血量较大且难以自行止血。严重时可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骨盆区域血管丰富,骨折移位可能进一步撕裂血管,导致持续性出血。早期止血和输血是抢救关键,必要时需介入栓塞或手术结扎血管。
2.神经损伤:骨折碎片或移位可能压迫或撕裂骶丛神经或坐骨神经,造成下肢感觉异常、肌力下降或瘫痪。神经损伤程度与骨折类型相关,严重者需手术减压或修复。康复期较长,部分功能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3.泌尿系统损伤:骨盆骨折易累及膀胱或尿道,尤其是耻骨联合分离时。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或尿外渗。尿道断裂需紧急导尿或手术吻合,膀胱破裂则需修补。延迟处理可能导致尿瘘或感染。
4.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盆骨折后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加上血管内皮损伤,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致死率高。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加压弹力袜和抗凝药物。
5.感染:开放性骨折或手术操作可能引入细菌,引发盆腔或切口感染。严重者发展为骨髓炎或脓毒症。需彻底清创、引流并长期使用抗生素。合并脏器损伤时感染风险更高。
骨盆骨折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关注出血和休克征象。早期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范围,避免漏诊。康复阶段逐步恢复活动,预防并发症。饮食需高蛋白高纤维,促进愈合。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