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并发症一般有出血性休克、泌尿系统损伤、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出血性休克:骨盆骨折常伴随血管破裂,尤其是盆腔内动脉或静脉损伤,导致大量失血。盆腔内血管丰富且压力较低,出血不易自止,可能迅速引发休克。严重时需紧急输血或介入止血,延误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2.泌尿系统损伤:骨折碎片可能刺伤膀胱或尿道,导致血尿、排尿困难或尿外渗。后尿道损伤较为常见,需导尿或手术修复。长期并发症包括尿道狭窄或尿失禁,需定期随访治疗。
3.神经损伤:骶骨或坐骨神经可能因骨折移位受压或断裂,引起下肢感觉异常、肌力下降或瘫痪。神经恢复较慢,部分损伤可能不可逆,需早期康复干预以改善功能。
4.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盆骨折后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加上血管内皮损伤,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需预防性抗凝治疗并尽早活动肢体。
5.感染:开放性骨折或手术操作可能引入细菌,引发盆腔或伤口感染。严重感染可导致脓毒症,需清创、引流并长期使用抗生素。合并脏器损伤时感染风险更高。
骨盆骨折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关注血压和尿量变化。早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隐匿性损伤。康复阶段应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饮食需保证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定期复查可及时发现并处理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