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肠燥便秘严重时,需以养血润燥、通便为原则,结合中药调理与生活干预改善症状。
血虚肠燥型便秘多因阴血不足、肠道失润,导致大便干结难下。治疗可选用润肠通便类中药,如当归、生地黄、火麻仁、桃仁等,代表方剂为润肠丸或五仁丸,既能补血滋阴,又可润肠通便。若兼有气虚,可加黄芪、白术以益气推动;若燥热明显,可配伍玄参、麦冬增液润燥。日常饮食宜多食黑芝麻、蜂蜜、银耳等润燥之品,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加重阴伤。适当增加饮水,尤其晨起空腹喝温水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伤脾胃或形成依赖性。长期便秘需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肠道病变。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方剂。生活习惯上需规律作息,避免久坐,适度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若便秘伴随腹痛、便血或体重骤降,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中药调理需辨证准确,血虚与阳虚、气虚等证型治法不同,误用可能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