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盛时,艾灸可重点选择太冲穴、行间穴等足厥阴肝经穴位,配合三阴交、涌泉穴等滋阴降火的穴位,有助于疏肝理气、清热泻火。
肝火旺盛多因情志不畅、熬夜或饮食辛辣导致肝气郁结化火,表现为易怒、口苦、目赤等症状。艾灸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能直接疏泄肝火;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间纹端可清肝热;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调理肝脾肾三经,滋阴平衡火气;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引火下行。艾灸时以温和灸为主,每穴10-15分钟,避免烫伤。
艾灸调理肝火需注意体质辨证。实火如舌红苔黄、便秘可配合艾灸,虚火如舌红少苔、盗汗需谨慎,避免加重阴虚。艾灸前后饮用温水,避免空腹或过饱操作。孕妇、皮肤破损或高热者禁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结合中医诊疗,避免单一依赖艾灸。日常需调节情绪,减少熬夜及辛辣饮食,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