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是由特定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属于沙门氏菌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沙门氏菌属包含众多血清型,其中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乙、丙型可引发全身性感染,而其他非伤寒沙门氏菌主要导致胃肠炎。副伤寒与沙门氏菌是病原体与疾病的关系,副伤寒沙门氏菌是沙门氏菌属中具有特定致病性的亚群。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副伤寒沙门氏菌侵入人体后,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发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与普通沙门氏菌胃肠炎的腹泻、呕吐等局部症状不同。实验室诊断需依赖血培养或骨髓培养,粪便培养在病程后期才可能阳性。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但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预防措施包括改善卫生条件、接种疫苗针对特定流行区及食品安全管理,如避免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蛋、肉制品。
接触疑似感染者需严格洗手消毒,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处理。免疫功能低下者、儿童及老年人感染风险更高,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皮疹、相对缓脉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流行病学史。抗生素使用需遵循全程足量原则,避免随意停药导致复发或慢性带菌状态。实验室人员在处理标本时需达到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标准,防止实验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