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在中医理论中主要具有敛肺而非补肺的作用。其药性偏寒,味苦酸,归肝、脾经,核心功效在于收敛固涩,尤其适用于肺气耗散或虚汗久咳等证候,通过收敛肺气减少津液外泄,改善咳喘、自汗等症状。
白芍的敛肺机制与补肺存在本质区别。补肺药如黄芪、党参侧重培补肺气,增强肺脏功能;而白芍通过酸收之性固摄肺气,适用于肺气不固导致的病理状态。例如,对于慢性咳嗽伴随气短、汗多者,白芍常配伍五味子、乌梅等增强收敛效果。现代研究也表明白芍所含芍药苷具有抗炎、调节平滑肌的作用,间接支持其在呼吸系统过度反应中的调控价值。
使用白芍敛肺需辨证准确。外感初起、痰热壅肺等实证忌用,以免闭门留寇。阴虚内热者需配伍养阴药,如麦冬、生地,避免酸收敛邪。长期服用可能影响消化,宜与健脾药同用。剂量通常为6-15克,过量可能导致腹胀或便秘。孕妇及低血压患者慎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