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退热、局部镇痛、保持水分摄入、口腔清洁护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症退热:疱疹性咽峡炎常伴随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缓解不适并预防高热惊厥。退热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促进散热。物理降温可作为辅助手段,如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2.局部镇痛:咽部疱疹可引起明显疼痛,影响进食和饮水。可使用含有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的喷雾或凝胶局部涂抹,减轻咽部不适。年龄较大的患者可用温盐水漱口,缓解炎症刺激。疼痛剧烈时可短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但需遵医嘱控制剂量。
3.保持水分摄入:因咽痛可能导致饮水量减少,需警惕脱水风险。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稀释果汁,避免过热或过冷液体刺激黏膜。婴幼儿可选用滴管或勺子缓慢喂水,必要时通过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4.口腔清洁护理:进食后及时用温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防止加重黏膜损伤。保持口腔湿润有助于疱疹愈合。
5.避免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粥、蒸蛋等。忌食辛辣、酸涩、坚硬或过烫食物,减少对咽部黏膜的机械和化学刺激。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B族,促进黏膜修复。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1周左右康复。治疗期间需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居家环境保持通风,患儿用品单独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