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退热、局部镇痛、保持水分摄入、预防继发感染、适当休息。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症退热:疱疹性咽峡炎常伴随发热,体温过高时需采取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身体,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不适,但需按剂量使用,避免过量。发热期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
2.局部镇痛:咽部疱疹可引起疼痛,影响进食和饮水。可使用含有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的喷雾或含片缓解疼痛。温盐水漱口也能减轻不适,每日多次漱口有助于清洁口腔。避免辛辣、过烫或粗糙食物,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3.保持水分摄入:发热和咽痛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淡盐水。婴幼儿可给予母乳或配方奶,必要时使用滴管或勺子喂水。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补液。
4.预防继发感染:疱疹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液清洁口腔,避免用手触碰疱疹。若出现化脓、持续高热等症状,可能需使用抗生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适当休息:患病期间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室内保持通风,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仍需注意休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
疱疹性咽峡炎多为自限性疾病,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拒食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防止不当用药加重病情。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接触其他患儿,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