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周围脓肿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穿刺抽脓、切开引流、镇痛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若存在过敏情况,可改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用药需足量足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严重感染时需静脉给药,症状缓解后转为口服。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及局部肿胀变化,无效时需调整方案。
2.穿刺抽脓:对于局限性的脓肿,可在局部麻醉下用穿刺针抽出脓液。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扩散。抽脓后症状常迅速缓解,但需配合抗生素治疗。若脓液稠厚或位置较深,可能需多次穿刺。术后观察有无出血或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
3.切开引流:脓肿较大或穿刺无效时需手术切开排脓。通常在脓肿最隆起处作切口,充分引流脓液。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切开后疼痛明显减轻,但需每日换药至愈合。注意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
4.镇痛支持治疗:脓肿常伴随剧烈咽痛,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吞咽困难者需补充水分及营养,必要时静脉补液。保持口腔清洁,用温盐水漱口减轻炎症。高热时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保证充分休息促进恢复。
5.预防并发症:脓肿可能扩散引起咽旁间隙感染或败血症,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等需紧急处理。治疗后复查确认脓肿完全消退,避免复发。既往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后期扁桃体切除,消除感染灶。
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清淡饮食。密切监测体温和呼吸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术后禁止剧烈活动,防止创面出血。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停药。注意口腔卫生,减少细菌滋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