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的药用部位主要为龟的腹甲和背甲。腹甲又称龟板,背甲则包括整块龟壳,两者均经过炮制后入药。传统中医认为,腹甲质地较厚,滋阴潜阳功效更显著;背甲则多用于强筋健骨。
龟甲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味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等功效。现代龟甲富含胶原蛋白、氨基酸及钙、磷等矿物质,对调节免疫、抗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筋骨痿软、心悸失眠等症。经典方剂如大补阴丸、龟鹿二仙胶均以龟甲为主药。炮制方法多为砂烫醋淬,以增强其滋阴效果并去除腥味。
使用龟甲需注意辨证施治,脾胃虚寒或外感发热者慎用,以免加重症状。野生龟类多属保护动物,药用龟甲应选择合法养殖来源,避免触犯法规。部分人群可能对龟甲过敏,初次服用需观察反应。龟甲不宜与皂荚、白蔹等中药同用,传统认为存在配伍禁忌。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控制剂量与疗程。孕妇及儿童使用前需严格评估风险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