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流黄水确实可能导致鼓膜穿孔。中耳炎发作时,脓性分泌物积聚在中耳腔,压力增大可能使鼓膜薄弱处破裂,黄水样脓液从外耳道流出,这种情况通常提示鼓膜已发生穿孔。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中耳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若未及时治疗,脓液持续积聚,鼓膜受压可能穿孔,脓液流出后疼痛常减轻。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鼓膜持续性穿孔,甚至影响听力。流黄水是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需结合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明确穿孔程度。部分患者穿孔后可自愈,但感染未控制可能反复流脓,甚至引发颅内外并发症。
出现中耳炎流黄水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掏耳或堵塞外耳道。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防止污水进入。治疗以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鼓膜穿孔较大或长期不愈需手术修补。避免用力擤鼻、潜水等增加中耳压力的行为。慢性中耳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听力及鼓膜恢复情况。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听力下降、面瘫或颅内感染,早期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