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和奶垢是婴儿口腔常见的两种现象,但成因和表现不同。鹅口疮由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属于病理性问题;奶垢则是乳汁残留形成的生理性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常见于颊内侧、舌面或上颚,用力擦拭后可能露出充血或糜烂的创面,伴随进食困难或烦躁。奶垢则多附着于舌面或牙龈,呈片状或颗粒状,擦拭后无黏膜损伤,婴儿通常无不适感。鹅口疮需抗真菌药物治疗,而奶垢可通过轻柔清洁去除。
区分两者需观察症状和擦拭反应。鹅口疮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拒食时应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日常喂养后可用纱布蘸温水清洁口腔,减少奶垢堆积。母乳喂养者需注意乳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奶瓶喂养应彻底消毒,防止真菌滋生。若无法明确鉴别,建议咨询专业医生,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