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护理需注重体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形成、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维持肌肉弹性、加强吞咽训练预防呛咳窒息、关注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体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偏瘫侧肢体需保持功能位,肩关节外展45度并垫软枕支撑,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手指自然舒展。健侧卧位时患肢前伸,膝下垫枕保持屈曲。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方放置薄枕,足底使用足托板避免足下垂。每2小时调整姿势,利用沙袋或支具固定关节。
2.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形成: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肘部需重点防护,使用气垫床或泡沫敷料减压。翻身频率不少于2小时一次,采用30度侧卧位减轻局部压力。翻身时避免拖拽患肢,需托住肩胛与骨盆整体移动。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每日检查皮肤有无发红或破损。
3.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维持肌肉弹性:从近端到远端依次活动肩、肘、腕、髋、膝、踝关节,每个关节做10次屈伸旋转。动作需轻柔缓慢,尤其注意肩关节易发生半脱位。活动范围以不引起疼痛为限,配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防止肌腱缩短和关节僵硬。
4.加强吞咽训练预防呛咳窒息:进食时采用30度半卧位,头部稍前倾。选择糊状食物,避免流质与固体混合。喂食时勺背轻压舌根,每口量不超过5mL。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检查口腔残留。出现呛咳立即停止进食,必要时采用鼻饲管保证营养。
5.关注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建立规律作息减少昼夜颠倒,通过音乐、照片等唤起积极记忆。沟通时保持目光平视,语句简短明确。鼓励参与康复计划制定,及时肯定微小进步。家属需学习非语言交流技巧,避免过度保护或急躁情绪。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记录肢体肌力与感觉恢复情况。环境布置去除障碍物,床边加装护栏。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立即暂停。饮食搭配注意纤维素摄入,定时协助排便。定期评估护理方案,根据恢复阶段调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