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老人护理需注重体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定时翻身避免压疮形成、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维持肌肉功能、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康复、关注情绪变化提供心理疏导。具体分析如下:
1.体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偏瘫侧肢体长期保持固定姿势易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护理时应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如肩关节外展45度、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下肢髋膝踝关节保持中立位。使用软枕或支具辅助固定,每隔2小时调整一次姿势,避免关节长期受压变形。
2.定时翻身避免压疮形成:长期卧床易引发局部皮肤缺血坏死。需每1-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处垫软垫减压,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每日检查皮肤有无发红或破损。
3.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维持肌肉功能:瘫痪肢体缺乏自主活动会导致肌力下降。护理者需每日协助完成关节屈伸、旋转等被动运动,动作缓慢均匀,每个关节活动5-10次。重点训练肩、肘、髋、膝等大关节,防止肌腱缩短和关节粘连。
4.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康复:吞咽障碍或食欲减退可能影响营养摄入。饮食需调整为易消化、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进食时抬高床头30度,头偏向健侧避免呛咳。必要时咨询医生补充维生素或肠内营养制剂。
5.关注情绪变化提供心理疏导:疾病带来的无助感易引发焦虑抑郁。护理中需耐心倾听需求,通过语言鼓励增强信心,引导参与简单康复训练转移注意力。家属陪伴时避免过度怜悯,保持平和沟通氛围。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减少跌倒风险。与医生保持沟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