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老人护理需注重体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定时翻身避免压疮形成、辅助被动运动维持肌肉活性、训练吞咽功能减少呛咳风险、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具体分析如下:
1.体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偏瘫侧肢体长期保持固定姿势易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护理时应将患肢置于功能位,肩关节外展45度,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手指自然舒展。下肢髋关节中立位,膝关节微屈,踝关节保持90度。每2小时调整一次体位,使用软枕支撑关键部位,避免关节受压变形。
2.定时翻身避免压疮形成:长期卧床使局部皮肤持续受压,血液循环受阻易引发压疮。需每1-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侧卧时背部垫软枕保持30度倾斜。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等加强观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轻微发红时即用掌心环形按摩促进血运。
3.辅助被动运动维持肌肉活性:瘫痪肢体无法自主活动会导致肌力进一步下降。每日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从近端到远端依次活动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动作轻柔缓慢,每个关节重复5-10次,避免过度牵拉。配合热敷或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训练吞咽功能减少呛咳风险:偏瘫可能影响咽喉肌群协调性,进食时易呛咳。选择糊状或半流质食物,进食时抬高床头30度,头部稍前倾。每口食物量不超过5mL,吞咽后确认口腔无残留再喂下一口。餐后保持坐姿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吞咽练习。
5.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肢体功能障碍易引发无助感和抑郁倾向。多采用鼓励性语言,耐心倾听诉求,帮助建立康复信心。通过音乐、回忆往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家属需避免流露急躁情绪,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盐分摄入。环境保持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冬季注意肢体保暖。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