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下段结石存在自行排出的可能性。结石能否自然排出主要取决于结石大小、位置以及输尿管条件。临床观察显示,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约有50%-70%的几率在数天至数周内随尿液排出体外。输尿管下段接近膀胱出口,空间相对宽敞,肌肉蠕动较强,更有利于结石移动。若结石表面光滑、形态规则,且未引发严重感染或梗阻,自然排出的成功率会显著提高。
结石自行排出过程中可能伴随明显症状。典型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排尿时可能出现血尿或尿频尿急。部分患者会感到尿道内异物感或排尿中断现象。为促进结石排出,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mL,适当进行跳跃、爬楼梯等运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这类药物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扩大管腔直径。定期复查超声或CT能准确追踪结石位置变化,若结石超过4周未排出或出现发热、持续剧痛等症状,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等介入治疗。
注意观察排尿情况,收集尿液时可用滤网筛查是否排出结石。突发高热伴寒战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需立即就医。既往有肾功能不全或孤立肾患者不宜盲目等待自然排石。饮食上需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控制钠盐摄入。结石成分分析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排出后建议保存结石标本送检。长期久坐的职业人群应增加活动量,每日保持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结石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