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梗塞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溶栓治疗、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扩大、控制血压和血糖减少血管损伤、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复发。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进行溶栓治疗:脑梗塞发生后4.5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期,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超过时间窗则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需根据病情选择动脉取栓等方案。治疗前需完善头部CT等检查排除出血风险,同时监测凝血功能。
2.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扩大:常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需长期规律服用。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合并心房颤动者需联用抗凝药物,但需严格监测凝血指标调整剂量。
3.控制血压和血糖减少血管损伤:将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需每日监测并记录数值,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联合使用降压药时应从单药小剂量开始,根据效果逐步调整方案。
4.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急性期过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和主动肌力训练。语言障碍者需进行发音练习,吞咽困难者要做咽部肌肉训练。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配合针灸等传统疗法效果更佳。
5.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复发: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多吃蔬菜杂粮。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每次30分钟以上。
突发脑梗塞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搬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变化,记录症状波动情况。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和血管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