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瘫痪老人长褥疮需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刺激、使用减压垫分散身体压力、加强营养摄入促进皮肤修复、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处理早期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瘫痪老人因活动受限,局部皮肤持续受压易导致缺血坏死。每2小时协助改变体位,侧卧、仰卧交替进行,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等需特别关注。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造成皮肤擦伤。夜间也需保持翻身频率,可制定时间表确保执行。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刺激:汗液、尿液等潮湿环境会软化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尤其褶皱处和受压部位,清洗后轻拍干。床单衣物选择柔软吸湿材质,及时更换污染的布料。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擦拭时力度需温和。
3.使用减压垫分散身体压力:气垫床、泡沫垫等工具可减少骨突部位压强。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放气改变受压点,泡沫垫需厚度适中且均匀承托。坐轮椅时使用环形坐垫,避免骶尾骨直接接触硬面。定期检查减压垫是否漏气或变形,确保功能完好。
4.加强营养摄入促进皮肤修复: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会延缓伤口愈合。饮食需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搭配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必要时补充锌元素增强免疫力。吞咽困难者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保证热量摄入。
5.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处理早期症状:每日检查受压区域是否发红、发热或破溃。发现红斑需立即减压并按摩周围组织促进血液循环。轻微破损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覆盖无菌敷料。若出现水泡或溃烂,避免自行挑破,需专业处理防止感染扩散。
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心理支持,长期卧床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治疗配合度。环境温度宜保持在22-26℃,避免过冷过热加重皮肤问题。康复锻炼如被动关节活动可改善局部血运,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