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瘫痪在床的老人需注重定期翻身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调整饮食营养均衡、关注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翻身防褥疮:长期卧床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形成褥疮。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骨突部位持续受压。使用软垫或气垫床分散压力,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摩擦皮肤。观察受压部位是否发红或破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瘫痪老人排泄功能可能受限,需及时清理排泄物。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尤其褶皱处和受压部位。清洗后彻底擦干,避免潮湿引发感染。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环境整洁。
3.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长期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每日协助活动四肢关节,包括屈伸、旋转等动作,每个关节重复5-10次。动作缓慢均匀,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活动后适当按摩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4.调整饮食营养均衡:卧床老人消化功能减弱,需提供易消化、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便秘和营养不良。喂食时抬高头部,避免呛咳。
5.关注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长期卧床易产生孤独、抑郁情绪。多陪伴交流,鼓励表达感受。通过音乐、电视等调节情绪,保持室内光线明亮。尊重个人意愿,维护尊严感。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呼吸等。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并发症。护理人员需保持耐心细致,操作前洗净双手,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