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软骨炎通常采用休息减少关节负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与炎症、局部热敷或冷敷改善症状、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严重时考虑局部封闭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减少关节负担:软骨炎急性期需暂停剧烈运动或重复性动作,避免加重软骨损伤。卧床休息时保持关节功能位,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减少机械性摩擦。日常活动以无痛为原则,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2.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与炎症: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肿胀和疼痛。需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胃肠道或肝肾损伤。合并消化道疾病者建议搭配胃黏膜保护剂。
3.局部热敷或冷敷改善症状: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和淤血;慢性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散。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防止皮肤冻伤或烫伤。
4.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超短波、红外线等疗法可增强局部代谢,缓解肌肉痉挛。超声药物透入能提高软骨修复效率,需连续治疗2-3个疗程。配合推拿手法松解粘连,但需避开急性炎症区域。
5.严重时考虑局部封闭治疗:疼痛顽固且局限者可注射利多卡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或肌腱断裂风险。每年不超过3-4次,防止软骨退化。
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皮疹或呕血立即停药。康复阶段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戒烟限酒以改善微循环。定期复查评估软骨修复情况,必要时调整方案。